加强5G规划衔接。优化5G基站空间布局,将5G基站规划有关内容纳入市、县国土空间规划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相关详细规划。新建基站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或采用配建方式建设,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征迁补偿,并指导新站选址和建设。
加速5G产业链布局。结合5G技术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的特点,加强补链、强链工作,认真谋划三明市工业产业支撑5G产业发展的目标,力争形成新的产业集群,积极拓展市场,与国内5G通信沟通对接,争取合作。
加快5G应用创新。着眼于“5G+工业”体系的建设,储备支持一批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场景应用、电子元器件、新材料等项目,支持基础电信企业、数字经济企业、传统企业等开展5G协同创新,形成一批面向行业的系统化、商业化运营解决方案。
建设遥感时空大数据服务体系。充分利用“海丝卫星”发射契机,瞄准海洋科学研究与遥感应用的产学研多种需求,积极探索商业航天合作新模式,积极开展海洋科学研究与遥感应用研究,探索建设三明市遥感时空信息云平台,发展面向产业应用的遥感时空大数据服务体系。
支持“通导遥”北斗卫星集成应用示范项目建设。培育北斗系统的应用开发,打造由基础产品、应用终端、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产业链,持续加强北斗产业保障,推进和创新体系建设,不断改善产业环境,扩大应用规模,实现融合发展,提升卫星遥感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三明种业监管服务区块链平台:充分运用区块链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技术,建设三明种业服务平台、种业信息档案业务系统、区块链底层监管系统和区块链浏览器、平台预留数据分享接入数据接口,全面提升监管部门治理水平,服务区域种业建设,促进种业监管数据的共建和管理,创新治理模式和监管体系,优化三明种业市场监管环境。
稻种育繁推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: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集育种、种子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推广于一体的区块链平台,加快推进企业种子从制种、育种、扩繁、流通、交易、售后等环节信息上链,实现种子“育繁推”全过程数据信息完整、公开、真实、可追溯。优化企业种子的自主创新和流通效率,从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,保障供应和质量,种子品质安全和提升品牌价值,提高企业和种子市场竞争力。
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升级:引导三明经济开发区、金沙园、尼葛园等产业集聚区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,加快5G通信网络、数据中心、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。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建设,推进装备制造、纺织等特色产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,引导全市企业主动注册使用。
推动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建设:依托中关村全国多个合作城市和地区,链接全国创新网络及国际创新枢纽资源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和制造等产业。同时,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、创新孵化、软件设计等产业,构建具有中关村特色的生态系统。
智慧公交基础设施建设:以建设三明市“公交智能调度系统”为核心,搭建城市公交全面信息化平台,加快实现营运管理可控化、人车调度科学化、生产过程精细化。实现公交车辆实时监控、智能化调度和安全监控指挥,车辆的安全、快捷、准点运行,促进更多出行者采用公交出行方式,实现“绿色交通、低碳公交”。
智慧停车基础设施建设:自主研发集管理、分析、指挥为一体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平台,搭建三维空间地图作为平台底图,将泊位资源以及周边生活服务信息传达用户。采用“高位视频监控+低位智能视频采集器”相结合的电子化管理方案,建设可视化指挥中心和大数据中心,实现与城管、交警指挥系统的信息互联和共享,为停车数据提供安全的存储环境。
完善城市感知基础设施。利用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完善城市感知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智慧市政、智能安防小区、智慧水利各类智慧城市项目实施,构建城市感知基础网络,实时采集城市各类数据,监控城市状态,提升智慧城市感知能力,为智慧城市的运行提供基本支撑。
创新智慧城市管理应用。综合运用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北斗导航和室内定位等技术,推动城市管理手段、管理模式、管理理念创新。支持运用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手段,感测、分析、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,加强政务服务、民生服务、社会治理等领域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研发应用。
打造“数字城市大脑”。集成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,汇聚自然资源、文化旅游、生态环境、社会经济、城市管理和基础建设六大类专题数据资源,打造大数据、强算力、优算法、高智能的“城市数字系统”,为市部门的行业应用、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保障。
推进智慧城市“一网统管”。深化城市管理尺度,系统建设城市网络节点。统筹规划、建设城市管理网格,加强市政、城管、环保、绿化、交通、应急等领域各类城市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联勤联动,构建城市管理一体化结构,推动城市治理从“碎片化”向“一体化”的转变,实现“一网统管”。
推动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积极争取政策先试,汇聚行业数据资源,深化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撑融合,探索本地国有企业合作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、数据资产管理运营、数字贸易、数字技术创新等管理制度、模式创新,构建完善的治理服务产业化运营生态。
加快推进数字生态建设。构建现代治理体系,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,推进生态环境监测、监管、服务再提升。用网络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武装生态环境监测,助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,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。
差异化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产业。坚持“事业+产业”“产业链+”发展理念,不断深化数字技术在各个社会事业领域的应用,提升公共服务、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水平,以数字技术助推监管、平台自治、行业自律、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构建,通过数字化治理激发“数字三明”发展活力,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哺社会治理。积极参与年度数字中国建设峰会,加强培养网络信息安全人才,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。
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综合平台:在教育、科研、医疗、就业、社保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取得突破,建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业细分领域智能化综合平台。
三明采购联盟运营项目:扩容扩围、做实做强三明采购联盟,建设三明采购联盟智慧化医药交易平台,常态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,实现联盟成员药品耗材联采、交易、结算、支付和监管的线上全流程闭环管理,推进与国家和其他省际平台之间的信息联通共享,促进药品耗材降价惠民。
智慧文旅平台:依托三明市旅游基础,全面整合各县(市、区)景区、酒店、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,利用VR、AI技术打造线上文旅博览会,开发、全角色、全产业参与的智慧游三明平台和手机APP,提供全过程、一站式、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。